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纪要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全力推进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研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05  来源:中研网讯  浏览次数:796
核心提示: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装备研发项目现场办公会近日在上海召开。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装备研发领导小组组长、中国建筑材料联


      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装备研发项目现场办公会近日在上海召开。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装备研发领导小组组长、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在肯定了各项目单位前一段研发工作后,认为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装备研发工作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令人欣慰,并指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了解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装备研发推进情况,梳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任务。乔龙德指出,去年是两个“第二代”的启动年,今年是两个“第二代”的推进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必须找准定位,攻坚关键,全力推进。

  
      会议由研发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陈国庆主持。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徐永模,研发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寿等都发表了讲话,研发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佰恒,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卯令文,中国新型建材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林楚荣,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刘成雄,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崔向东,中国建材报社总编辑孟宪江等出席了本次会议。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重点汇报了新型熔窑结构优化及负压澄清技术、浮法玻璃生产线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与示范等项目研发进展情况;中国新型建材设计研究院重点汇报了浮法玻璃熔窑负压澄清技术、锡槽结构以及性能优化提高等项目研发进展情况;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重点汇报了汽车级玻璃高档线锡槽性能完善和优化提高、玻璃缺陷机理研究等项目研发进展情况;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重点汇报了浮法在线LOW-E玻璃及TCO玻璃性能优化提升等项目研发进展情况。与会专家、学者对所介绍的研发项目进行了现场研讨和答辩论证,同时大家对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据了解,中国洛阳浮法玻璃技术研发成功以来的三十年中,虽然一直都在不断进步与提高,但作为世界三大浮法工艺之一的中国洛阳浮法玻璃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间的差距依然较大。目前我国浮法玻璃高端产品依然不足,一些玻璃原片还要依赖进口。与此同时,我国雷同技术重复发展,中低档产能严重过剩,玻璃行业已成为国家重点调控的行业。一方面,遏制产能严重过剩、平板玻璃行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先进的新一代技术支撑;另一方面,由于高端技术的知识产权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没有品牌优势,尚不能从根本上占有国际高端市场,更不能担当起超越引领的重任,因此,迫切需要推进中国洛阳浮法玻璃技术的第二次重大创新突破,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为此,从去年以来,包括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新型建材设计研究院、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以及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在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装备研发领导小组的带领下,锐意创新,分别承担起了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装备项目的研发工作。


  从这些项目目前的进展来看,总体比较顺利,各单位积极努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四个单位承担了大量的研发任务;秦皇岛玻璃工业设计院高度重视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装备项目的研发工作,专门成立了课题组,为满足项目经费需求,专门调整增加了年度科技经费预算,并与各项目组签订了合同,明确了项目任务目标和进度,并与考核结合,确保了项目按任务书要求实施。


  但在项目研发的具体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尚缺基础理论研究支撑,一些项目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缺乏实验手段,缺乏资金的来源以及下一步示范线的选择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问题。


  乔龙德会长在听取了各单位研发进展情况的汇报后作了重要讲话。他总体上肯定了各单位在组织、推进研发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认为已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同时针对反映的问题和困难,作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要求。他指出,产学研联盟要加强,形成优势互补,目前各单位已有的优势还不能足以攻克难关,基础理论和模拟数据是短板,用理论来支撑技术的先进性依据不足,尚且缺乏相关机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沙河玻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沙河玻璃网www.shaheglas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沙河玻璃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沙河玻璃网www.shaheglass.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