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百科 » 玻璃知识 » 正文

老北京中南海里原有玻璃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19  来源:北京晨报(北京)  浏览次数:1029
核心提示:玻璃,在现代人眼中是寻常物件,但在古代却贵若珍宝,很少有人知道,它也曾是老北京工艺的骄傲。玻璃与瓷器都是烧制而成,有趣


     玻璃,在现代人眼中是寻常物件,但在古代却贵若珍宝,很少有人知道,它也曾是老北京工艺的骄傲。

    
     玻璃与瓷器都是烧制而成,有趣的是,中国人发明烧瓷技术比西方人早了一千年,而西方人发明烧玻璃技术又比中国人早了一千年。

    
     为什么擅长烧制瓷器的中国人长期没掌握玻璃加工技艺呢?此中说法纷纭: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本土原料含硫高,只能烧出不透明的硫玻璃;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人有喝茶的习惯,瓷器相对方便,玻璃器皿价格高,还烫手,不实用。

    
     根据文献记载,南宋时透明玻璃已传入中国,主要用来做老花镜。到清代时,玻璃已不罕见,康熙晚年就用过老花镜,而雍正是近视眼,所以他在皇宫各处都放置眼镜,以备不时之需,但他的儿子乾隆视力甚佳,甚至80多岁了眼依然不太花,还能看小字版的图书,他常以此为自豪。不过,当时人们对玻璃的认识不太正确,比如康熙喜欢用水晶磨制的眼镜,他认为,玻璃是火炼出来的,所以性燥,用时间长了眼睛会上火发干,而水晶就没有这个缺点,这显然是想当然出来的观点。

    
     玻璃得到重视,因为它是望远镜中的重要部件,而望远镜与西洋火炮配合使用,是当时重要的战争武器。明末时,英军军舰和荷兰军舰为了将葡萄牙人轰出澳门,曾以优势兵力夹击,葡萄牙守军处境艰难,可一名神父在望远镜的帮助下,一炮击中荷兰军舰的弹药库,立刻扭转了战争局势。

    
     那时明军正在山海关苦苦支撑,得此消息后,立刻请神父北上,帮助明军仿造西洋大炮和望远镜。清军入关后,对这两项技术也特别重视,由于当时中国工匠不太会加工望远镜中的凸透镜、凹透镜等镜片,所以清帝只好请西洋传教士帮忙。于是,第一个皇家玻璃工厂在中南海建设而成,当时那里并非皇家园林,工厂比邻教堂。慈禧太后时,将中南海辟为皇家园林,重金请教堂搬迁,但到那时,玻璃工厂已停办多年,只剩废墟。


     玻璃工厂主要为皇家制作窗玻璃和各种工艺器皿,为了建设圆明园,一度还在圆明园中设立了分厂。到康熙时,工厂已经能仿造出最顶级的西洋玻璃工艺品,只是成本颇高。后来,由于罗马教廷坚持认为中国人祭祖是偶像崇拜,激怒了康熙,导致禁教。不过康熙对传教士非常优待,不少传教士以没收到通知为名,继续在清宫中服务,有人拖了20多年。

    
      到乾隆初年,传教士大部分已离开中国或已去世,皇家玻璃工厂由于没有了懂行的人,技术大大下降,后来也就关门大吉了。皇家玻璃厂本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桩盛举,可惜遗址已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沙河玻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沙河玻璃网www.shaheglas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沙河玻璃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沙河玻璃网www.shaheglass.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