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经营 » 成功故事 » 正文

蓝星玻璃:走上科技绿色发展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2  浏览次数:731
核心提示: 听说乌海蓝星玻璃有限责任公司搬迁重建后,无论生产工艺还是厂区厂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究竟是不是这样呢?带着这一疑问,7月
       听说乌海蓝星玻璃有限责任公司搬迁重建后,无论生产工艺还是厂区厂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究竟是不是这样呢?带着这一疑问,7月15日,记者前往乌海蓝星玻璃公司探访。搬迁重建的乌海蓝星玻璃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海勃湾千里山工业园区。公司副总经理徐军介绍,2010年8月,乌海蓝星玻璃公司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的号召,实施了异地搬迁改造,在千里山工业园区建设了新厂。“企业以这次搬迁为契机,高起点定位,在企业规模、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等方面都找了最好的设计单位来设计。”徐军表示,搬迁重建后的乌海蓝星玻璃公司在生产工艺、自动化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换代,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乌海蓝星玻璃公司以入驻园区为契机,关停了原有的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建成了目前的一条在线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淘汰了原来以煤炭为燃料的发生炉煤气,利用园区内黄河能源科技集团等企业的焦炉煤气为燃料生产镀膜玻璃,降低了能源消耗,不仅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也让企业走上了科技绿色发展之路。“过去我们老厂烧煤,用煤制气,然后再生产玻璃,不利于节约成本,同时也增加了污染物排放量。公司选择在千里山工业园区建厂,看重的就是这个园区有不少焦化厂,我们利用焦化厂的焦炉煤气作燃料,实现了循环发展。”徐军说。

       走进乌海蓝星玻璃有限责任公司在线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车间,放眼望去,在纵深大约600米的厂房内,生产线上的工人与老厂相比少了很多,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行走在锡槽、切裁工段,明显感觉到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玻璃顺着生产线缓缓行进至玻璃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包装车间。记者在包装车间生产线上看到,4只长满吸盘的大型自动机械手臂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大家伙挥舞着手臂,非常灵巧地将一块块成品玻璃从生产线上抓起来,然后再“转身”将每块玻璃整齐地摆放在叉车包装架上,而且4只机械手在搬运玻璃时会根据生产线上玻璃的尺寸、品质自动进行分选。“这套设备的特点是自动化控制程度比较高,出玻璃时用机械手来搬运,能够大大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还比较安全。再就是它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能很好地满足产品在包装、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而且不易破损。”公司综合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徐军介绍说,蓝星玻璃公司搬迁之前,生产的产品都靠人工检测,很多细微的瑕疵很难发现,导致一些产品等级界定存在误差。

       目前,随着市场发展,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必须靠质量求生存。为此,借此次搬迁重建,公司新上了一套质量自动检测系统。“这套系统上马后,以往靠肉眼看不出来的瑕疵,它都能检测出来,这样就杜绝了人工检测的弊端,较好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徐军如是说。此外,公司还投资3000万元新上了水洗棒磨机。它的作用是对原料进行前期处理,剔除影响玻璃质量的杂质和其他不好的成分,把住原料关口,进一步提高玻璃的品位和质量。

       乌海蓝星玻璃公司新建的在线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今年4月开始试生产,经过几个月的调试,目前企业生产运行正常。“目前企业依然处在调试生产阶段,待各项工艺调试稳定并逐步达到设计产能后,我们将正式生产在线低辐射镀膜玻璃。”徐军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沙河玻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沙河玻璃网www.shaheglas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沙河玻璃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沙河玻璃网www.shaheglass.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